春风拂岸,百廿弦歌。值此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4月12日上午,“传承河海精神·共铸非遗薪火”首届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江宁校区篮球馆盛大启幕。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许长生,江宁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宜娟,河海大学学生处处长王方,工会主席浦玲,团委书记、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朱乔,体育系党委书记刘江,团委副书记祝婕,体育系副主任孔令峰出席此次活动。
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在致辞中回顾了河海大学十余年深耕传统文化教育的历程:连续11年举办“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依托龙狮社、金坛刻纸社等学生社团培育实践力量,以图书馆“非遗·文化”展区为载体传播匠心技艺,凭借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金坛刻纸”项目深耕地方文脉。他强调,“江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落地,标志着河海大学非遗教育从校内实践迈向校地协同的新阶段,将为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传承平台。
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许长生授牌时表示,双方将以基地为纽带,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江宁非遗在高校焕发新生。
江宁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宜娟在致辞中盛赞河海大学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担当,期待校地携手打造非遗教育品牌。
舞台上,非遗瑰宝与校园特色交相辉映:殷巷石锁赛力刚劲雄浑,琴茶雅韵《古韵流芳》演绎东方美学,白局曲艺《王老头配茶壶盖》传递金陵风情;河海师生以《河海龙腾》、四季导引术《禅桩鹤舞》、双节棍《破阵》等表演,诠释传统体育的现代活力;古风舞蹈《礼仪之邦》与《我在江宁等你来》更以青春视角致敬非遗,赢得满堂喝彩。
舞台下,金陵金箔、南京玉雕、南京绳结、方山裱画、江宁剪纸、六气窖香等非遗展位成为文化课堂。同学们在传承人指导下编织南京绳结,触摸薄如蝉翼的金箔,细品玉雕的鬼斧神工。“第一次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才明白每个纹样都承载着千年智慧。”一位参与绳结体验的学生感慨道。
“非遗进校园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河海大学将以基地为依托,开发非遗特色课程、深化文创研究,引导学子在守正创新中厚植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河海学子将在非遗浸润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文脉的坚定守护者与传播者。
此次活动恰逢河海大学百十校庆,非遗文化的注入为校庆增添厚重底蕴。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非遗之美融入校园生活,以文化育人之笔书写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河海答卷。
体育系:刘安兵、张木兰